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纲要实施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十三五”中期工作总结

来源:乌兰察布市科协 发布日期:2019-04-22 点击量: 124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2018年,中国科协会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组织开展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十三五”中期评估和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三年来,各地各部门面向基层、服务民生,组织开展了大量各具特色的群众性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扎实推进,基层科普行动和科普信息化等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加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7%,比2015年的6.20%提高36.6%,比2005年的1.60%提高4.3倍,距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仅差1.53个百分点,为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夯实了基础。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在全社会厚植创新发展沃土

  各地各部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开展科学教育、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筑牢创新发展根基。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正确方向。各地各部门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新时代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在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责任担当,深入分析新时代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和深层原因,不断提高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中央组织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中央宣传部把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宣传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社科院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理论、实践课题研究。中国科协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和科技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引导科技工作者学在前列、悟在前头、做在实处。

  (二)广泛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各地各部门深入宣传新发展理念,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多部委广泛开展黄大年、南仁东、李保国、钟扬、王逸平等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宣传,大力弘扬我国科学家科技报国的高尚情操、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和坚守创新的科学精神。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等部委举办“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精心打造全国“双创”活动周等重点活动,大力宣扬FAST、“蛟龙”“墨子”等我国高精尖科技创新成果,激发起全国的创新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推动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科协联合相关部门连续多年主办“全国科普日”,科技部牵头举办“全国科技周”,紧扣生活热点,展示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精神,2018年参与人次均突破3亿,是全社会影响广泛的全民科技品牌活动。生态环境部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中国科协举办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发布《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北京宣言》《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推动构建国际组织机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掀起提升科学素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潮。中国农学会宣传推广农业绿色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国电子学会开展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加强与地方政府、区域组织等机构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核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组织专家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日活动,为公众答疑解惑。

  (三)推动科学理性深入人心,促进社会环境文明和谐。中央宣传部等15部委开展“三下乡”活动,受到“老少边穷”地区群众的热烈欢迎。卫生健康委邀请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同志出席世界艾滋病日、防治结核病日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四川九寨沟地震、广西一氧化碳中毒、非洲猪瘟疫情等热点事件发生后,地震局等相关主管部委官方网站、中央广电总台、“科普中国”平台快速有效应对,第一时间推出科普作品,开展解疑释惑,有效引导舆情。科技部支持在香港举办“创科博览”国家创新成就展,支持在澳门举办科技活动周,中国科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办“创科驱动 成就梦想”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航天科普展览活动,增强港澳同胞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自然资源部围绕“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宣传推广自然资源科学知识。生态环境部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25周年专题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应急部持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以及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教育“七进”(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等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林草局组织开展全国林业科技周、林业科学冬(夏)令营、全国爱鸟周等林业科普品牌活动,宣传生态文明,普及生态知识,提高公众生态科学素养。气象局持续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举办“全国气象科普日”“气象科技活动周”,提高公众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意识。应急部、地震局等召开全国首届地震科普大会,出台《加强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意见》。中国科协、能源局、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局共同开展“科普中国——绿色核能主题科普活动”,为争取广大公众理解和支持核能事业发挥积极作用。中央宣传部、广电总局推动主流媒体积极响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上星综合频道科普栏目数量显著提升,《最强大脑》《加油!向未来》《机智过人》《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科技盛典》等优秀科普节目掀起热潮,科普公众号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阵地有效发声,科学风尚在全社会日益成为主流。

  

  二、加强分类指导和精准施策,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成效显著

  各地各部门以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类人群为重点,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一)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增强勇担实现中国梦重任的远大理想和扎实本领。教育部推进科技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将学校教育与校外活动有机结合,加强科学精神、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印发并执行新修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1.45亿中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不间断接受系统的科学教育。共青团中央组织8.6万名青年志愿者在2324个项目服务点,面向留守儿童开展科普志愿服务;举办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评选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扶持200支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40多项中学中职科技创新示范竞赛。中国科协连续多年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年参与人数超过1000万;与中科院等单位组织“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求真科学营”等活动,探索科技精英人才早期培养的有效模式。国家民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委属高校科普工作的通知》。工程院开展“青少年走进工程院”活动,激励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气象局建立校园气象站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276所。北京设立中小学科学探索实验室73家,辐射13个区,形成“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甘肃完善科学教育硬件设施,扎实推进“五个千所示范校”建设,立体构建推进素质教育新载体。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动物学会等面向大中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增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和智力支撑。各地各部门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将科普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多层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农业农村部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编制《农民科学素质发展战略规划(2020—2035—2050年)》,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民政部会同8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科技部联合广电总局、林草局等部委共同主办“科技列车行”活动,与国家民委连续两年举办“科普进西藏”活动。全国妇联大力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提升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能力。重庆组织3000名专家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覆盖493个贫困村,帮扶贫困户19.8万人。山东实施数字科普扶贫工程,3900个省定贫困村安装数字科普终端。

  (三)提升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增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热情和知识技能。各地各部门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和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促进城镇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十三五”以来累计培养培训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近400万人次;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每年组织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约1500万人次。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举办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系列活动,促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和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举办“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全国总工会深入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三年共资助60万农民工提升学历。共青团中央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在青年中引领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风潮。全国妇联开展全国女性创新创业骨干培训,提升女性创业就业能力。浙江出台《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实施办法》,引导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贵州实施“黔深雨露直通车”项目,面向全省农村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开辟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新途径。

  (四)提升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增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能力。各地各部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要求,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中央组织部实施《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修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在每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加强科学素质培训;统筹制定“一校五院”、委托部委办班、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专题研修、境外培训等培训计划,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纳入中国干部网络学院在线课程,组织广大干部学好用好《新科技知识干部读本》等学习培训教材,推动科学理念、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有机融汇于各级领导干部的发展实践中。北京实施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并将纲要贯彻实施情况纳入公务员教育培训监督考核指标及市人力社保系统年度考核工作指标。广东推动科学素质宣传教育内容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

  三、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创新,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各地各部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丰富科普内容和渠道,深入推进“互联网+科普”,打造“科普中国”等亮点品牌,不断扩大科普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一)科普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中国科协深入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坚持“品牌引领、内容为王、借助渠道”的理念,选择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百度等一流互联网机构联合实施。截至2018年,生产优质科普信息内容资源27TB,累计浏览量和传播量达220亿人次,其中移动端浏览量163亿人次。强化“新闻导入、科学解读”传播机制,形成一批有重大影响力、形式多样、适合移动端互联网传播的科普作品。市场监管总局上线运行科普中国计量专题网站,开展“全国计量科普知识竞答”活动。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健康教育信息服务管理的通知》,举办2018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推广科学权威健康科普知识。吉林、宁夏等省份率先开通“科普中国”电视频道,大幅提升信息化科普服务覆盖面。青海、西藏依托“科普中国”,开设藏文网络科普平台和栏目,推动科普信息在藏区落地应用。中国航空学会与空军、“科普中国”合作,对航空题材影片进行科普解读。

  (二)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教育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培养科学教育“种子”教师和培训专家。国家民委会同中国科协在内蒙古、广西等地开展“边境民族地区双语科普试点”工作。文化和旅游部依托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春雨工程”等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持续推进边疆地区群众科学素质提升。中国科协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中国科协科技辅导员培训体系建设方案(2016—2020年)》《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标准(试行)》,与中央文明办联合面向中西部22个省(区、市)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2018年“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科普志愿行动。内蒙古推动校内外科学课程有效衔接,开展“馆校结合”教育活动。重庆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

  (三)社区科普益民体系不断完善。民政部指导各地出台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将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总体部署,在社区服务设施中不断拓展科普功能,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卫生健康、食品药品、防灾减灾等各类科普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明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开展科学普及等相关要求,文化和旅游部持续推进“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卫生健康委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针对贫困家庭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行动。体育总局开展全民健身科技志愿服务神州行、全民健身日活动,有力提升居民健康科学素质。河北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纳入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上海打造社区科普大学三级教学网络体系,建设社区创新屋,丰富社区科普设施载体。

  (四)科普基础设施开发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完善科普设施建设布局,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为公众提供更好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2016—2018年,财政部推动中央财政约16.6亿元支持174家科技馆免费开放。中国科协加强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成立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目前全国达标科技馆192座,农村中学科技馆667座,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累计受益公众3.4亿人次。中科院全面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打造国家科研科普基地。教育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62所直属高校纳入开放共享的大型仪器和设施超过1.8万台(套)。中科院、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8000多个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定期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文化和旅游部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建设智能文化站,积极拓展科普活动阵地。文物局开展“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提升”项目,编制《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指南》。福建试行科技馆接受社会捐赠减免所得税政策,吸引社会资金近20亿元建设运营科普设施。中国林学会、中国气象学会等组织开展行业科普基地建设。

  (五)科普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科协举办中国科幻大会,推进“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为科普科幻作者、专家、媒体、影视、产业和读者提供相互交流、融合发展的平台。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规模逐年扩大,2018年举办的第八届博览会共吸引海内外443家单位参展参会,交易额达10.6亿元。上海连续举办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贵州依托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打造平塘县克度天文科普小镇,推动科普和旅游融合发展。北京、天津、河北签订《京津冀科协全面合作意向书》,推出京津冀科普之旅,18条线路共涵盖72家科普基地,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中国地质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等与湖北黄石市政府共同举办地矿科普大会,助力黄石经济社会发展。

  (六)科普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深入开展全国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已达433个,聘任首席科学传播专家435人,其中院士41人,在库科学传播专家总人数为5444人。继续推动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目前6所试点高校已累计招生700余人,毕业生中约55%从事科普工作。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师资、课程、教材和基地建设,全国科普人员近180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员共计100万人。全国注册科普信息员累计约82万人。中国科协在全国推动“三长制”试点,探索医院院长、中小学校长、农技站站长等“关键人物”进入县乡镇科协组织,建设开放、普惠、全域、共享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新疆在全国率先建立科技辅导员职称系列,推动科普人才专业化发展。湖南制定《湖南省科学传播示范学会建设标准(试行)》,引导学会和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普。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等积极开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推进机制继续完善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为各地各部门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全社会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一)政府推动的职责逐步强化。去年以来,国家统计局、交通运输部先后加入纲要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已达33个。中央文明办2018年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气象局组织编制《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中国科协加强理论创新和顶层设计,启动面向2035年的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研究编制工作。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绝大多数地(市、州)、县(市、区)都成立不同形式的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机构。各省级行政区均已印发本地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三五”实施方案》。内蒙古、安徽、江苏、四川、云南、宁夏、贵州等7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明确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党委或政府考核。

  (二)监测评估机制日益健全。经统计局批准,中国科协开展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范围覆盖我国大陆(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69岁公民,结果显示各地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实现快速增长,有10个省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47%)。开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十三五”中期评估,组织纲要办成员单位赴贵州、内蒙古等8个省份开展实地检查,委托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对山东、河南等6个省份开展第三方评估,对各地区2016年以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估,确保“十三五”目标实现。湖北、广东、内蒙古等省份对地级市推进“十三五”科学素质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三)社会动员机制有所加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印发《科技创新成果科普成效和创新主体科普服务评价暂行管理办法(试行)》,调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科技教育、传播、普及的积极性。中科院印发《在研究生教育中实施科普活动学分制的通知》,推动中科院大学、大连化物所等10个单位设立科普活动实践课并实行学分制,在院属单位开展“公众科学日”活动。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项目立项、申请、评审、中期检查、结题等项目管理各环节增加科学普及的任务和条款。山西将撰写科普文章纳入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浙江杭州对市植物园、电视台和都市快报社开展科普社会责任评估,为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创造有利条件。上海建立健全科普奖励体系,加大科普项目在“上海科技进步奖”中的评选力度。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研究制定《科普发展规划(2017-2020-2025年)》,并发起“电力之光”科普行动计划。

  三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主动作为,有效完成“十三五”中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目标任务。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体制机制和组织方式尚不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机制建设、资源配置、工作手段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各地各部门有待形成更加有效的科普合力,经费投入与实现公民科学素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有待加强,市场活力需要充分调动,多元化投入机制有待完善,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亟待建立健全。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依然突出。2018年,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为11.55%,农村居民只有4.93%;东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为10.77%,西部地区只有6.49%,老少边穷地区科普基础条件亟待改善。三是优质科普资源的供给不充分。科普资源数量和质量都难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有代表性和重要影响的科普佳作稀缺,科普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尚未有效结合。四是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有待深化。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学传播的平台建设还需加强,科普内容吸引力有待提高,传播方式互动性不强,科普国际交流合作的组织机制尚未建立。五是科学精神的思想引领作用仍需加强。科学精神弘扬和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的时度效有待提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元素需要进一步挖掘、弘扬,以科学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六是从国际上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2005年欧盟公民科学素质平均水平为13.8%,美国为22%,瑞典35.1%,2015年美国达到28.5%,追赶世界强国依然任重道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各地各部门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决策部署,重点做好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深化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编制面向2035年的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等几方面的工作,为建国70周年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