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科协科普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科技三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贺信精神,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坚持对标党中央指示精神,对标党组书记处部署要求,落实中国科协“1-9-6-1”工作布局,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打造普惠创新、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全面提升。
一、编制面向2035年的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夯实国家部委联合协同的大平台
1.启动面向2035年的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履行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牵头职能,搭好平台、做好服务,总结评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实施情况,启动编制面向2035年的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做好工作衔接,形成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调动纲要办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编制工作。
2.继续深化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共建机制和动员体系。深化各部门各地方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协同联动,强化政策、经费、人才保障,推动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与各地各部门中心工作有效衔接。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开展全域科普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3.深化全民科学素质发展理论研究。聚焦“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等重要论断,深入研究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路径载体和传播机制,总结梳理中国科普发展实践,探索科普发展规律。开展2019年典型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探索新时代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快速监测评估机制,创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评估方法,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评价国际交流。
二、健全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打造社会化全域协作的国内工作大平台
4.筹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促进联盟。进一步探索社会动员新机制,联络动员国内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全国学会、媒体、金融机构及科幻联合组织等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机构,发起成立中国公民科学素质促进联盟,建设“产学研媒金”协同的社会化大科普工作平台。
5.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科学辟谣工作。健全辟谣联动机制,建设“科普中国”辟谣平台,充分发挥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优势参与辟谣资源建设,动员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辟谣工作。促进大数据积累,形成辟谣资源库,通过媒体传播矩阵推送辟谣信息,提升科学辟谣的整体效能。
6.繁荣科普科幻创作。精心办好2019年中国科幻大会,打造中国科幻界的年度盛典。加强市场化探索和社会化参与,搭建科幻产业交流沟通平台,促进中国科幻事业产业发展。持续推进“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推动科普进手游,成立科学游戏联盟,推介优秀科普作品。
7.实施“科普中国”品牌提升行动。以“科普中国”品牌为引领,以互联网思维创新科普工作模式。积极推动与各地各部门、全国学会、社会机构等共建共享“科普中国”品牌,建设科普资源汇聚和共享网络,打造科普资源中央大厨房和地方样板间。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优化完善科普信息化建设机制,加强资源汇聚,广泛动员社会各方丰富优质科普产品供给,着力培育层次丰富、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科普生态体系。进一步办好“典赞·科普中国”等品牌活动,扩大影响力。
8.拓展科普传播渠道,推动科普产业发展。继续推进科学界与影视界融合发展,探索科学娱乐交流融合,组织科普传媒人员培训、交流活动,加强与重要媒体渠道合作。建立科技馆文化创意产品多元化开发与营销可持续机制,实施全国科技创意产品培育计划。办好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支持开展科普产业发展研讨交流活动。加强科普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动员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在科普服务社会中实现应有的价值回报。
三、构建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国际合作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国际合作交流的大平台
9.召开2019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深化落实《北京宣言》,凝聚国际对于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对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分享各方对于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责任意识、理论成果和创新实践,更好应对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全球共性问题。研究推进建立国际性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组织先期工作,推动构建科学传播与普及领域国际合作长效机制。
10.拓展民间科技交流的全球合作网络。深化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期间的双边合作意向,加强与相关国际国别组织的民间科技交流。推进科学传播与普及领域全球性的网络交流、资讯传播和资源共享。
11.促进中国优质科普资源的国际共享。定期举办各种层次的交流活动。积极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联盟。推动建设“一带一路”(东盟)科普国际交流基地。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和2019年国际科技馆能力建设研修坊。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科技成果科普展”,与澳门特区政府共同推动澳门居民科学素质提升。
四、健全完善科普服务机制,打造科普品牌
12.创新升级全国科普日等品牌性活动。在2019年9月第三周集中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通过北京主场、全国分会场、科普进港澳、各地系列活动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为建国70周年献礼。举办第21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普活动,联合中宣部等部门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联合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举办送科技下基层活动。全年围绕健康中国、绿色核能、环境保护、防灾减灾、食品安全、合理用药、创新设计等公众关注的热点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
13.创新升级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推动起草印发科技馆免费开放经费使用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修订工作。提升实体馆公众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挖掘全国科技馆展教资源,举办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启动流动科技馆区域化常态化试点,扩大科普大篷车社会化运行试点范围,提升流动科普设施服务质量和管理实效,实现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年累计服务公众不少于3500万人次。探索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效机制,推动流动科技馆在俄罗斯等国进行国际巡展。加强中国数字科技馆内容建设,选取优质科普资源翻译为多语种,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共享。探索建设“智慧科技馆”。
14.实施青少年科技教育国际拓展计划。精心打造一流青少年科技竞赛和品牌活动,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搭建青少年科技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办好科学教育国际论坛;以“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教师论坛和“一带一路”科学教育国际协调委员会广泛宣传推广我国科学教育成果和中华文化,增进各国青少年相互理解和友谊,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大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重要国际赛事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力度,助力中国青少年不断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港澳台青少年参与活动的质量和规模,将对祖国的情感认同深刻融入科教交流活动,服务民心回归。
15.开展科技后备人才培养促进行动,激发青少年科学梦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举办好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高校科学营、中学生英才计划、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科学调查体验、科学影像节、“馆校合作基地校”等各项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科技教育全过程,不断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16.推进学术资源科普化,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动员科技工作者履行科普社会责任,深入推进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开展学术资源科普化征集、新科技信息科普发布、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创新主题科普服务评价等工作。继续加强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师资、课程、教材、基地建设,推进科普人才培养国际化合作。举办第六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创新开展科普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创新提升基层科普服务水平
17.开展农村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培训培育。联合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工作部署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科普中国信息员、乡村科技人才等重点人群培训交流,结合农业农村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带动各级科协组织和农业农村部门联动开展农民科学素质培育,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18.夯实科普惠农服务基础。整合统筹科普中国云平台和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建设智慧农民网络平台。开展2019年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探索遴选推介乡村振兴科普服务创新实验基地。推动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发展,扶持各地开展科技小院申报和建设。编制科普服务乡村振兴研究报告和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读本。编制科普惠农系列出版物并发放地方。
19.创新提升基层科普服务水平。推进“科普中国”e站转型升级,强化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和传播分享。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指导各地积极主动适应实施方式变化,合理安排经费投入。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强化社区科普资源内容集成,协同开展城市党建引领社区科协建设试点。举办省级科协区域性观摩交流活动,搭建基层科普服务交流平台。
20.推进“百千万”科技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喜迎共和国七十华诞,科协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充分调动科协组织力量走进农村、企业、园区、社区、学校等,推动科普服务走基层。探索建立科普志愿服务机制,壮大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联合中央文明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试点工作,动员组织科技志愿者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