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大科技志愿服务供给力度、深耕科技志愿文化根基,推动科普资源向乡村基层下沉,助力村民科学素养持续提升,9月25日,集宁区科协持续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月”活动,深入马莲渠乡七苏木村开展“三下乡”科普志愿服务活动。
在活动现场,科技志愿者早早支起了科普服务台,把摆放整齐的科普资料逐一送到村民手里,资料里既有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避坑指南、慢性病养生谣言破解,也有覆盖日常的科学辟谣干货,从“土鸡蛋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等常见误区,到“手机充电时接电话会爆炸”的不实传言逐一理清,还有误食变质食物后的自救方法,生动的插图搭配接地气的解说,把专业知识变成了村民一看就懂的“生活宝典”。
科技志愿者捧着手册,指尖划过书页上的文字,像唠家常一样为村民讲解急救安全知识,强调燃气阀门用完一定要拧到底,闻着臭味先开窗,别开电灯别点火;烫伤后要用流动冷水冲洗,保护水泡不刺破,以防感染;发现有人触电必须迅速切断电源,再根据情况采取进一步急救措施。这些小知识能够帮助村民提高安全意识、应急能力,让安全知识普及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为弘扬北疆文化、共建和美乡村,乌兰牧骑文艺轻骑兵特地到活动现场进行表演,在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一阵阵动人心弦的旋律中,村民们跟着旋律轻轻点头、小声哼唱。红色歌曲激发群众爱党爱国的炽热情感,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在每个人心中扎根生长。
此次活动,进一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擦亮了“红+蓝”党建品牌,让科学素养的种子在乡村土壤中悄然萌发,将科技温暖与文化滋养精准送达基层,让更多实用知识、文明新风浸润乡间,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持久的科技动能。